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新四军江淮大学学子后代不远万里来洪泽湖畔祭

点击:时间:2025-06-22
新四军江淮大学学子后代不远万里来洪泽湖畔祭英灵
 王生标
2025年4月13日,新四军江淮大学学子蒋文华烈士后代,旅美学者江明教授,不远万里从美国田纳西州来到位于洪泽湖畔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境内的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馆”,寻访二外公蒋文华烈士的足迹。陪同江明教授前来的有南通市原港闸区政法委书记黄克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钱桂进、董福禄博士等。
洪泽区政协副主席徐琳、洪泽区档案局局长汤澄漪、政协文史文化委副主任田桂兰等,热情接待了全体来宾。
蒋文华,原名蒋镜涵,出生在南通市唐闸渔池港。读书以后,更名为蒋松林。到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又改名为蒋文华。
1939年,他在省立南通中学爱国师生办的“旅沪的南通中学”完成学业,并参加了上海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简称“学协”)。他跟学协的同志们一起,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阅读革命书籍、组织时事讨论会、出墙报、唱抗日歌曲、演救亡戏剧、组织义卖捐献,支援江南抗日游击队。他还利用各种机会,介绍校友加入学协等。蒋文华烈士早年在南通唐闸古镇老家组织“邹韬奋读书社”,在上海、南通中学读书期间是积极要求进步的外围青年,入党后是之江大学和大夏大学早期中共地下党党支部书记,隐秘身份。
1942年夏,他被派到苏皖边区淮宝县仁和集(现洪泽区岔河镇)由新四军军部创办的“江淮大学”学习,毕业后积极投身革命工作。
1946年10月,蒋文华又接受了新的任务——调到涟东中学担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校长)。新四军主力北撤后,蒋文华与涟东中学师生们坚持游击办学。
1947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下午,由于叛徒出卖,蒋文华奉命去县政府研究学校开办问题,途经涟东县黄沙滩岸九堡时,不幸中了敌人的埋伏而被捕。无论敌人怎样威胁诱骗,都未能达到目的。在押解途中,蒋文华乘看守的人去吃饭,抽身逃出,被敌人发现后从身后乱枪射杀。蒋文华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他的遗体被扔在淮河故道,因冰封雪冻,涟东中学的师生历时四五十天,直到淮河解冻之时,才由蒋文华身上所带的印章辨识确认了他的遗体。
江明教授坦言道:“通过此次寻访,我对二外公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还饱含深情地向大家介绍了二外公蒋文华烈士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寻访活动中,蒋文华烈士侄女黄(蒋)丽敏携晚辈江明教授还向江淮大学纪念馆捐赠了由钱桂进创作的《蒋文华烈士英雄赋》草书长卷和微草书匾镜框以及《蒋文华烈士纪念册》等,洪泽区档案局局长汤澄漪颁发了捐赠证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