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历史研究
一位潜心追寻和宣传海防团历史的人
点击:时间:2025-03-04

工作中的顾瑞芳
如今,在如东县有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位潜心追寻和宣传海防团历史的人。几十年来,她利用工作之余和早晚时间、休息日走访调查了200多人,终于找到了有关知情人,尤其是找到了当年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大队、海防团的士兵及子女,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厘清了苏中军区海防团的来龙去脉。并于2009年4月写出《何家灶苏中军区海防团诞生地 中国人民海军发源地》的调查报告,送交县委宣传部领导阅,县委宣传部领导夸她做了一件大好事。当年如东县电视台在报道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专题片时,报道了有她的《感动2009》《追寻海防团足迹的人》。从那以后,她又坚持不断地挖掘、整理和宣传海防团的历史。先后接受采访15次,撰写学术文章28篇,编著《杨帆启航——中共第一支海上武装的发源》一书40万字,宣讲42课,听者约8000余人。在追寻和宣传海防团历史的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她就是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如东县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顾瑞芳同志。

海防团驻地---如东何家灶
一、她在提问解疑中定下了挖掘海防团历史的决心
那是40多年前的一天下午,24岁的小学教师顾瑞芳途经何家灶三官殿,见殿门前旗杆上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一位长辈告诉一脸好奇的顾瑞芳,三官殿之所以升国旗,那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海防团的团部。“啊?还有这样的往事,怎么从没听说?这段闻所未闻的历史很有价值,可为什么史书、志书、科教书上都没有记载呢”。作为教师,她想,如果能通过挖掘、整理,把这段历史搞清楚,并写入史书,岂不成了人民海军发源地的珍贵史料?不仅可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而且还可作为开展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开展宣传教育的好教材。她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又用心目中的梦想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从那天起,那面五星红旗在顾瑞芳同志的心中怎么也难以挥去,一直飘扬着。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海防团的这段历史搞清楚,让梦想成为现实。决心定下后,她就着手寻找、挖掘、考证海防团的历史。可她在教学之余,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一直没有找到有关记载。1984年,她调到县档案局(馆)工作,本以为利用工作之便,可以寻找到相关资料,但依旧没有见到记载。顾瑞芳,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心目中的海防团历史追寻到底。有一天,一位栟茶人告诉她,拼茶镇有个名叫黄新的人,曾经是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副参谋长孙二富的警卫员,得知此情,她立刻前往。黄新明白了她寻访海防团历史的初衷后,讲述了许多关于海防团的故事。后来,她有通过寻访军队离休干部镇甦群老人,得知有多位海防团的老战士住上海,她就打电话联系,或前往寻访,老战士们不仅为此叫好,而且都积极给她提供有关史料和图片。就这样,她通过不断追寻、调查、整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写出了关于何家灶是海防团的诞生地、是中国人民海军发源地的调查报告,并得到县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说她做了一件大好事。
二、她在配合采访中建立了宣传海防团历史的平台
顾瑞芳同志按县领导作出的以她的调查报告为依据,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有7个部门参加组成的联合拍摄专题片小组的决定,全过程参加了对专题片的采访和拍摄工作。先后对如东、南通、镇江、上海、东台、泰州、盐城、山东日照、青岛、威海等地的拍摄,制作了题为《人民海军从这里启航》的3集专题纪录片,于2009年国庆节晚在江苏电视台播放。南通电视台、如东电视台多次播放。此后,对该片又先后改名为《追寻海防团足迹》、《追寻人民海军发祥地》,在参加南通好新闻评选中荣获特等奖。后来,她又先后15次接受央视、省、市、县记者采访,其中央视一套、四套、七套6次,省台2次,市台3次,县台4次。比如,2017年央视七套军事频道《百战经典》栏目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别节目,到如东拍摄《蛟龙出黄海》,她接受采访并为摄制组提供了关于对海防团历史的调查报告等史料、资料和材料。同年9月23日、10月7日军事频道播放大型记录片《蛟龙出黄海》上下集。在该片中顾瑞芳同志10次出镜头。又比如,2020年1月,江苏电视总台承制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铁军》,顾瑞芳同志接受了采访,她不仅讲述了苏中海防大队、海防团、海防纵队的历史,而且还带领摄制组顶着寒风到河口耙齿凌、何家灶苏中军区海防团旧址、盐墩旧址、何家港遗址等地拍摄采访了抗战老人。拍摄的《铁军——新四军的故事》专题片从2021年1月30日起在江苏公共频道、城市频道、教育频道同时播出。就这样,顾瑞芳同志通过一次次接受采访,也就相应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利用影视宣传海防团历史的平台。
三、她在解答难题中统一了对海防团起源地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为了进一步了解并弄清当年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后建立海防武装的有关问题,尤其是海防武装建设的起源地等相关问题,于2018年1月23日专门召开了有关县(市、区)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座谈会。顾瑞芳同志是如东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她不仅作为县会负责人参加会议,而且还是应邀在座谈会上重点发言交流情况的专家。她根据多年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的有关海防武装建设的情况,从海防武装创建基础、地理位置、事实情况及高层党史、军事专家的一致认定等要素介绍了如东何家灶为创建海防团的诞生地等情况。她在介绍高层党史、军史专家认定情况时说了这么一段非常重要的情况。那是2015年7月17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网、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共如东县委、县政府、县政协承办的中共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相关老领导、老将军,相关党史、军史的专家和学者,部分革命老前辈的后代及社会各界人士。研讨会上播放了以她的调查报告为依据,通过采访拍摄制作的《追寻人民海军发详地》专题片。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1941年诞生在江苏如东的苏中军区海防部队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力量。研讨会结束后,《参考消息》等几家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顾瑞芳同志有理、有据的情况介绍,不仅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当年新四军东进部队为什么要建立海防武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建立的海防团,海防团建立后发挥的作用及发展等情况,而且使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使过去在脑海中的一些难题得到解答。
四、她在撰写文章中提升了宣传海防团历史的质量
顾瑞芳同志通过深入调查,挖掘、整理出了关于海防团历史的史料、资料和材料之后。为了把这些史料、资料和材料转化为更有份量、更有传宣价值的成果,她又在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一批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她先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海上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椐地——新四军之家》、《人民海军最早的发源地》、《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部队与新中国人民海军》、《建立人民海军发源地纪念馆 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思考》、《如东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揭秘人民海军发源地——海军发源地调查研究》、《粟裕与苏中海防部队建设》、《新四军海上武装建设对反“清乡”斗争产生的影响》等为题,撰写出一批有份量的学术理论研究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在《中国档案报》、《铁军》、《大江南北》、《铁军纵横》、《苏皖边区研究》、《南通铁军》、《江海文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在《方志江苏》、《记忆南通》等公众号上转发,也有的被列入如东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应用课题,并获得优秀成果奖。同时,她还先后多次参加省、市及外地新四军研究会开展的学述研讨会,并有多篇文章获得优秀论文奖。她通过撰写一篇又一篇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交流和宣传,从而不断提升了对海防团历史的宣传质量。
五、她在课堂讲解中开展了对海防团历史的宣传教育
这些年来,顾瑞芳同志利用在课堂上讲解的机会,积极开展了对海防团历史的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2020年12月23日,在如东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下,顾瑞芳同志在如东县委党校为全县近300名新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培训班讲课。她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海上武装力量,为什么选择在何家灶建立海上抗日根据地,何家灶海上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苏中军区海防部队在反“清乡”斗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苏中军区海防纵队的发展历程等方面系统讲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海上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和发展。她的这堂课赢得了学员们的热烈掌声,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不仅使学员们学习了解了海防团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而且也让学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思想教育。又比如,2024年6月2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通州区中医院联合开展“党建共建走进何家灶”主题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应邀讲课的顾瑞芳同志在她爱人的陪同下,冒着大雨到45里路远的何家灶,她打着雨伞在三官殿庙场(中共海上抗日指挥中心旧址)宣讲中共第一支海上武装的起源和发展。她的这一宣讲,不仅使在场的人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而且她在雨中热心坚持宣讲海防团历史的精神激起人们阵阵掌声。实践证明,人们通过听取顾瑞芳同志宣讲海防团的历史,都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红色文化思想教育。

六、她在热心服务中拓宽了宣传海防团历史的渠道
2022年3月,如东县长沙镇的原何家灶村村民为了铭记当年盐渔民自卫队、苏中军区海防团诞生地的历史,自发筹资在海上抗日指挥中心三官殿前砌起了高高的围墙,竖起了人民海军发源地的大牌子,并在围墙上安装了铝合金橱窗。但不会设计展出内容,村党支部书记陈兵特邀顾瑞芳和她爱人何恒旭对橱窗内容进行编写设计。顾瑞芳同志和她爱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先后用了20多天时间,她和她爱人不计报酬,日夜兼程,为展示中共第一支海上武装发源地的红色文化墙橱窗内容,精心设计,从谋篇布局、图片收集、书写方案图注等全过程,拿出脚本。紧接着,又联系展板制作、校对图文、并帮助解决资金不足等问题,直至图片上墙,全程服务。5月6日这一天,顾瑞芳同志陪同设计公司到海防团旧址现场安装。安装后的橱窗,不仅再现了如东何家灶海上武装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而且又增加了一个展示这一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面对醒目亮丽的橱窗展板,人们无不在赞美中自豪地说,这是如东人民奋勇前行的红色班底、精神家园。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同志在一次作的题为“拓展和深化新四军历史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讲话中说:“要重研究,不断取得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成果。搞研究才叫研究会,研究会还要会研究。”顾瑞芳同志对海防团历史的研究,不仅是重研究,而且是会研究。她是寻根问底的研究,是解决难题的研究,是填补历史空白的研究,更是卓有成效的研究。她的这种积极追寻海防团历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
作者:王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