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抗日名镇金沙镇

点击:时间:2019-01-05
 
     抗日名镇金 沙 镇

金沙镇南通市通州区区政府驻地,总面积120.84平方公里,人口20.8万人。1949年2月,南通县解放后,原县城及唐闸等地析出另置南通市,南通县政府移驻金沙镇。1993年2月,撤销原南通县改设通州市(县级),金沙镇为通州市政府驻地。2009年7月,撤销原通州市改设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为通州区政府驻地。
金沙镇一带,南北朝时期为长江黄海交汇处的南布洲,与胡逗洲邻近;宋以前称布洲场,俗称“古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取“披沙拣金”之义命名金沙,设金沙场,为通州所辖七盐场之一。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盐课司,渐成集镇,有南、北二川门。镇区踞运盐河两岸,呈月牙形。民国18年,为区下行政建制镇。民国23年,为南通县13个区中第七区区公所驻地。民国27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唐绍宗(唐守愚)、陈伟达、吴佐成三人组成中共江北特区委员会(简称“江北特委”),率领一批干部到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一带开展工作。8月底,江北特委成员先后到达南通县的金沙镇,在此设立特委机关。同年12月,日军侵占金沙镇,特委机关随后撤出。民国29年,伪政权将金沙镇分为碧霞、金虹两镇,民国31年仍并为金沙镇。
1949年1月28日,金沙镇解放,成立中共金沙工委和金沙办事处,分别属中共南通县委、县政府领导。金沙即为县属镇。
1950年6月,改为区属镇。1952年7月,为金沙镇区。1954年8月仍为县属镇。1956年6月,设管理区。1958年9月,建金星人民公社,管理区和农业社改称工区。次年1月改称金沙人民公社。1960年7月,工区改称居民和蔬菜管理区。1965年,金中公社第十六大队划入,为第四蔬菜大队,即新三园大队。1977年12月,金沙公社仍称金沙镇,属金沙区。1979年6月,金沙镇从金沙区划出,直接由中共南通县委、县政府领导。
1984年5月,金南乡并入。1987年3月,金中乡并入。2000年5月,撤销原金沙镇、金西乡、金乐乡、金余乡,设立新的金沙镇。全镇面积120.84平方公里,年末人口20.4771万人。2001年9月,在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后,部分村、居划归通州经济开发区。至2005年末,全镇面积110.91平方公里。至2014年7月,辖8个街道,9个村,14个城市社区。
2015年3月26日,南通市通州区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金沙镇。
在抗日战争时期,金沙镇曾设立过中共江北特委机关,曾发生过金西吴家园伏击战等较有影响的抗战事件。
一、设立中共江北特委机关。
1938年,驻在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央指示,派出一部分党员到上海郊区各县和江苏农村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分别建立了浦东特委、苏常太特委和江北特委等党的地方组织。
1938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唐绍宗(唐守愚)、陈伟达、吴佐成三人组成中共江北特区委员会(简称“江北特委”),率领一批干部到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一带开展工作。省委向他们交代的任务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群众抗日组织,开展敌后抗日斗争;重建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团结、争取国民党各派系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了解当年红十四军的斗争情况,走访分散的红军战士,尽可能将他们组成新的武装力量。特委分工:唐绍宗为书记,负责全面工作;陈伟达负责军事工作;吴佐成负责宣传和统战工作。
8月底,江北特委成员先后到达南通县的金沙镇,特委机关设在姚溱家里,金沙区区长俞国澄也是比较进步的。特委利用这些关系在这里落脚,并在姚溱家里召开了第一次江北特委会议,参加的有唐守愚、吴佐成和陈伟达,会议分析了江北所处的形势,重点讨论了如何开展武装斗争、如何打入国民党部队开展兵运工作等问题。
1938年秋到1939年初,中共江苏省委又陆续派遣洪泽、周一峰、赵毓华、钟民、朱群等20余人进入苏北,在江北特委领导下工作。1940年4月,因人员变动,留在南通一带坚持斗争的赵毓华、钟民、周一峰组成新的特委。
  不久,特委又派洪泽到特务总队政训处工作。唐绍宗则留在金沙,分工负责金沙地区工作,推动金沙区公所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在自卫队工作的还有姚溱、赵琅、张淑贞(郭葆全)等人。
1938年10月,江北特委通过在抗战支队担任政训处主任的革命青年梁灵光,将陈伟达、洪泽等人转移到抗战支队去工作。此外,江北特委还派人到如皋沿海一带的渔民、盐民中去开展工作,组成了一支盐渔民自卫队,有两个班的武装。
江北特委曾多次研究过建党问题,除了在控制的部队中建党外,还在地方上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南通金沙、唐闸,如皋马塘、苴镇,海门江家镇等地的工人、农民、盐渔民、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唐守愚亲自在特委机关所在地金沙,加强对青年的教育,第一批发展了赵琅、郭葆全、单仲次等入党。此外,特委还深入到马塘北乡沙家庄、苴镇、何家灶一带发动群众搞减租、抗捐、拖税的斗争,在斗争中发现、培养先进分子,发展了徐可琴等入党。在盐民中建立了党支部和抗日的群众组织——盐民协会。在邱陞中学先后发展了顾尚劼(顾斌)、姚世瑞(莫林)、张平等一批青年学生入党,他们成了宣传抗日,传播进步思想的骨干力量。特委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在马塘开设了晓塘书店,负责人是吴铭,他经常到上海设法购回马列和毛泽东的著作,以及其他进步书籍。江北特委还出版了九期《大众》周刊,宣传抗日救亡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开办了“苏北文化服务社”,专门运销进步书刊,如《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流动服务于江北十多个县。
二、吴家园伏击战。
1938年秋,日寇侵占金沙镇后,经常对周边地区骚扰,老百姓苦不堪言。原南通县第七区(金沙区)有一支四、五十人的保安队,改称“抗日自卫队”,由姜孝如任队长,在金沙周围地区进行抗日活动。
1939年4月14日,这支抗日自卫队驻防在三姓街东约一公里的哑子庄。当日下午,国民党常备十旅部队也到吴家园驻防。当日夜,抗日自卫队接到日军据点里的内线送来的情报:“驻金沙的日寇为了构筑‘防御工事’,要到三姓街东头抢劫张氏祖坟上的数十棵大树。”姜队长迅速将情报传给常备十旅,十旅领导同意与自卫队协同作战。部队立即进行战斗动员和部署。
鬼子从水路来三姓街东头锯树,必须从运盐河的张灶港口入内河,正好从吴家园经过。吴家园的河对岸有张氏三世祖建的石排坊大坟墓,根据有利地形,抗日自卫队以坟堆为掩护,担负伏击任务;常备十旅部队以吴家园的民房为依托,埋伏在紧靠河边的民房内,利用面对河面的窗口作射击点。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日寇自投罗网。
4月15日凌晨,日寇果然出动了。他们分乘3只汽艇,从金沙出发至运盐河的张灶港口向内河驶来。当前两只载有二、三十个鬼子的汽艇进入伏击圈时,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岸居高临下的枪声大作。日寇措手不及,无力反抗,两只汽艇的鬼子兵几乎全部毙命。后一只汽艇上的鬼子兵见势不妙,立即拖着两只装满尸体的汽艇狼狈地夹着尾巴逃往金沙据点。
日寇吃了大败仗,恼羞成怒,于4天后的4月19日,纠集一队鬼子兵,来到吴家园实施报复,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把吴家园与相邻的哑子庄等居民家中的财物洗劫一空,没能逃出虎口的老年百姓吴家杰、吴家寿、吴家川等人惨遭杀害,张岗、张珍姑娘,吴家成等人被刺成残废,最后还把吴家园等村庄20多户80多间房屋付之一炬,化为灰烬。这些侵略者欠下的一笔笔血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新研人供稿  编辑:蒋玉武
                               2017年4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