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开拓者的足迹 —读秦兆桢以《路》为名一书有感

点击:时间:2023-12-19
开拓者的足迹
读秦兆桢以《路》为名一书有感

 
有这么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他仍坚持不停地用脑思考着,仍坚持拿起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他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那些年月里,始终听党安排,转战南北,跨省、跨地区,在许多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尽心尽力做了许多得人心、暖民心的工作。他就是在地(市)级领导岗位上先后担任过盐城市市长、中共连云港市市委书记、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退休后担任过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2014年11月获得“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秦兆桢同志。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由于人生经历丰富,在岗工作业绩厚实,不仅有得思,而且有得写。于是,他在回忆自己九十年走过的历程的同时,一下子就撰写出了20余万字的回忆文章。并出版了一本以《路》为名的专著。对于他老人的这本大作,我可算是第一读者了。因为我是他的老部下,在他身边工作多年,他对我很关心、很了解。他在撰写出一篇篇回忆文章后,让我先给他看看。我认为,这是老领导对我的信任,于是,我认真拜读了他的52篇大作。用了整整一周时间,不仅认真读,而且对其中有些文章还反复读,读后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读了他的回忆文章之后,我深感受教育,受启发。按秦兆桢老领导的话说,让我帮助他看看,可实际上,不是我帮助他,而是他帮助了我。为啥?因为是他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拜读了他的这些回忆文章,使我学到了过去想学而没有学到的知识。成书后,我又对他的这本大作反复读,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于是,我从他的文章中,看到了他一路走过来的人生经历,学到了他从小开始怎样刻苦学习知识,长大后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怎样忠心耿耿为党工作,怎样任职一方就通过带头努力拼搏,让一方得到发展,让一方人民得到幸福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故此,我以开拓者的足迹为题撰写一篇读后感,既表示对秦兆桢同志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的尊敬,同时,也作为对他取得辉煌成就及其在工作中凸显出的一种奋斗和拼搏精神的宣传,使他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我认为,秦兆桢同志的人生,是奋斗的人生,是勇于开拓进取的人生,他具有很多感人的特点,现仅举出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他的这本大作的读后感。
一、他是一位注重调查研究的人
秦兆桢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这一直是他在所走过的工作岗位上被领导和同志们公认的,是受到基层干部群众赞扬的。在此仅举两例作一说明。
一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调查研究。那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他在盐城地区的建湖县科技组工作。在科技组刚成立时,大家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可秦兆桢同志认为,只有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看到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找到开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找到工作的重点和需要突破的难点。于是,他们就分头到基层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开展调查研究。秦兆桢同志他们走遍了建湖县许多乡(镇)、村,也去了不少工厂,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当时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问题。因为没有好的农药来有效防治,从而使农业损失比较严重,有的地方甚至绝产、绝收。秦兆桢同志通过调查研究,他反思出一个问题,农业急需工业的支持,在水稻白叶枯病高发期间由于没有农药的支持,致使水稻减产,甚至绝收。为什么没有农药呢?因为建湖县没有农药厂,就是有农药厂,也没有能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要有待开发和生产。1976年,建湖县农村水稻白叶枯病又是一个高发的年份。当他得知四川省化工研究所王明玉等同志,刚研究出一种专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时,就把这位王研究员等研究人员请到建湖县,并请他们带些样品到建湖县来试验。通过一周时间的试验,获得成功。不仅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的秧苗上冒出了新叶,而且老病叶也得到转机。于是,秦兆桢同志及时向领导提出了生产农药的建议,并在得到领导的同意后,建湖县与四川省化工研究所合作研制生产,四川省化工研究所负责生产技术,建湖县负责生产、销售。为了生产农药,秦兆桢同志他们就找建湖县化工厂。可是这家化工厂当时只能生产氯化钙,生产技术落后,仅靠一口大锅两只缸,一根扁担两只筐搞生产。把生产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这一任务交给该厂后,他们在帮助该厂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又及时帮助该厂找来相关技术人员。在王明玉等研究员的指导下,从小试到中试,一直到工业化生产,不仅很快就把这种定名为敌枯双的农药生产出来了,而且也很快用于农业生产。从此,建湖县的水稻白叶枯病有农药可治了。对于取得的这一重大成果,不仅农民高兴,领导赞扬,科技人员受到了尊重,科技部门和科研单位获得了成果和荣誉,而且这家化工厂从此就改成了建湖农药厂。该厂通过生产敌枯双农药,赢得了很多利润。
二是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那是上个世纪的1981年,当时秦兆桢同志担任盐城地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按领导的要求,他主要抓农村改革。他虽然没有干过农村工作,对农村的改革工作更没有干过,但领导认为,他学的是农业经济,有理论基础。所以,在农业委员会工作分工时,就把农村改革的工作交给了他。说是分管农村改革,具体就是在农村搞大包干。对于大包干,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思想最活跃的热点,也是农村工作的最难点。这对于秦兆桢同志这样一位从未干过农村工作的人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可是,秦兆桢同志他不怕难度大。他认为,这是党的需要,人民的期望,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到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去学习,去了解情况,去开展调查研究,回来再向领导请教,人家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于是,他一方面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一方面深入实际,到农村去向现实学,开展调查研究。他是带着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的。因为在他看来,农村搞大包干这件事,从上到下,意见不一,争论很大,其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能不能增产;二是它姓公还是姓私。通过调查研究,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回答这些问题了。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领导能否正确认识并能下决心作出决定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农民能不能尽快走上富裕道路的大问题。他在认真思考成熟了这些问题之后,组织有关人员一起下乡,不仅到贫困的地区了解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真实思想,也到高产和比较富裕的地区了解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真实思想。同时,还到中等地区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先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3000多农户、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的干部。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经深入调查研究,得出了这样一种基本情况。那就是不管是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共同的特点是:凡是包产到户的,增产最多,其次是包产到组,包产到队有增产,也有平产,还有减产。总之,通过调查统计到的大量数据充分说明,包产到户是增产最多的。1982年初,盐城地委领导对此专门召开会议,坐下来认真讨论研究这件大事。地委领导指名让秦兆桢同志在会上汇报关于对大包干调查研究的情况。要求他敞开思想汇报下面的真实情况,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秦兆桢同志综合调查研究的情况,以盐城地区农村改革为题,从三个方面向地委领导作了汇报。一是大包干能增产增收。他用大量的事实,大量的数据说明了这一问题。所以,对于包产到户,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都欢迎。二是实行大包干的性质问题。他说,实行大包干,虽然集体经营方式有些改变,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因为实行大包干之后,作为农民生产资料的土地仍然是公有的,只不过是农民向集体承包了土地的使用权。在分配上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都是农民自己的。这不仅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而且它仍然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所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三是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关键是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二、要发动群众和加强领导,既要相信群众,又不能一包了之,或一分了之。第三、坚持群众自愿,不搞一刀切,或一个模式。第四、领导要下决心,大胆地放手搞点示范,积极引导。秦兆桢同志汇报时控制住时间,汇报了115分钟。地委领导听了之后,一致表示赞同。就这样,盐城地委迅速召开了县委书记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并作出了具体部署,从而使盐城地区农村改革掀起了新的高潮。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农业获得了大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今年(2023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定,并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读了秦兆桢同志的这本回忆专着后,就调查研究一事来说,应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如何带着问题深入实际,同基层干部,同广大群众交谈,通过了解掌握实情,在跟踪解决干部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应该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学到方法。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中,坚持深入实际,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通过调查研究,获得最真实的材料,注重用调查的数据说话,在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上见实效
二、他是一位带头创新发展的人
秦兆桢同志是1989年9月12日离开盐城市市长工作岗位到连云港市任市委书记的。他到连云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科技兴农、以港兴市、振兴连云港为内容的战略思想。战略思想确定后,秦兆桢同志认为,应选择从抓工作重点、难点入手。作为班长,自己应该带头抓工作重点和难点,做出样子,以实际行动带动大家共同前行。要说秦兆桢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带头创新发展的事,那可多着呢,现仅举出两例作一说明。那就是他在连云港市担任市委书记期间带头抓重点和难点工作的两件大事。
第一、关于寻找开发连云港的科学依据的问题。
连云港,实际上就是江苏海洲湾的一个港湾,因为它北边有个东西连岛,南边有个云台山,中间是个港湾,所以,连云港的地名也就由此而来。要说这个港湾的特点,那就是这个港湾是淤泥质海岸,东西连岛与云台山之间很窄。可是正当他们在抓连云港大开发建设的关键时刻,青岛海洋学院有一名教授在全国发行的教育新闻报刊上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是连云港不能建大港。其理由:一是淤泥质港湾;二是两山间距离太窄,一旦山体崩塌,航道就会淤积,港口就会堵塞。由于这些观点已在新闻报刊上公开发表,所以,影响很大,这对连云港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对港口的开发建设极为不利。面对这一难题怎么办?是停止开发,还是继续开发,全市上下议论纷纷。此时,秦兆桢这位当书记的,经冷静深入思考后认为:第一要尊重科学;第二要到发表那篇文章的报刊编辑部了解情况,究竞是怎么回事,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秦兆桢同志就专门去北京到那家发表文章的报刊编辑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并询问港口坍塌的有关资料和发表那编文章的科学依据。这家报刊编辑部的领导也非常诚恳地对秦兆桢同志说:“我们发表这篇文章,只看他盖的什么图章,没有过问那么深、细、实,也没有考虑有什么后果。”此时,秦兆桢同志在介绍了连云港的有关情况后,向这位编辑部的领导提出了请求:“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好再收回了,能否在同样的版面上刊登一下那篇文章是失实的文章,或者请那位作者到你们这里来,把他的理由说出来让有关专家来确定是否正确,或者你们请专家到我们连云港去鉴定此事,或者我们请有关专家包括那位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共同探讨,然后,再把结论性文章在你们的报刊上发表,无论采取那种方法,所需经费由我们负责。”秦兆桢同志以商量的态度进行的请求,尤其是在说到能否刊登一下那篇文章是失实的文章后面,以商量的口气提出了三个“或者”,其态度是非常诚恳的。结果,这家报刊编辑部的领导采取了秦兆桢同志提出的最后一种方案。也就是由连云港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到连云港实地考察了解、开会论证。在连云港召开这个论证会上,除了青岛海洋学院写那篇文章的教授没有敢到场,其他国内王颖等有关地质、水文、海洋、航道、气象、港口建设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共28名著名专家都到连云港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会上进行了科学论证。他们对连云港港口建设的研究成果,用详实的科学数据进行了论证。专家们通过论证,一致认为,连云港是个天然良港,它的东西连岛和云台山的岩石其石质和结构,决不会淤积、堵塞航道。并一致认为,连云港地理位置特别优越,集疏运基础好,应该加快港口开发和航道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那家报刊编辑部的领导听了专家们的意见很受教育。于是,他就把专家们的结论性意见写成一篇以连云港是天然良港,港口可大力开发建设为题的长篇报道在报刊的同样版面刊登进行了宣传之后,不仅消除了那位伪专家写出失真报道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也为连云港的开发和建设找到了科学的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关于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问题
秦兆桢同志在担任连云港市市委书记之后,有人向他提出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对连云港未来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建议。他听到这一建议后,立即引起了高度重视。他不仅认真听取了这一建议,而且还向提出建议的同志要了相关资料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他通过学习研究后认为,亚欧大陆桥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亚洲与欧洲大陆上铁路运输的大通道。原来的亚欧大陆桥是苏联东部的海参崴港经过西伯利亚铁路线到达欧洲荷兰的鹿特丹,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陆上铁路大通道。它的优点是比海上运输路程缩短,能节省运输时间,运输成本低,深受业界欢迎。但是,由于海参崴港是在高寒地区,冬天不能作业。现在建立新的亚欧陆上铁路大通道,那是在中国的东部沿海港口经国内铁路线向西连接苏联到达欧洲荷兰的鹿特丹,其运输路程更短,运输时间更省,运输成本更低。所以,国内外更关注建设亚欧大陆新的铁路运输货物的大通道。于是,他组织市委市政府领导认真酝酿、研究,最后市委作出决定,向上级申请连云港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即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市委作出决定之后,在1990年3月,秦兆桢同志他亲自带着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专门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向有关领导汇报,中请连云港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事。他在汇报时除了向有关领导提交申请报告及有关材料之外,还向领导面对面汇报了连云港的情况,重点从四个方面汇报了连云港的独特优势:一是连云港的地理位置最佳,港口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充足。连云港是我们国家横穿中部的陇海兰新铁路与我国东部沿海中部成丅字形交汇点,不仅对国内外辐射面受益特别大,而且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可以运输作业。二是铁路运输路程最短。从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比经过苏联西伯利亚通道到鹿特丹运输路程要短3000多公里,比海上运输距离要短5000多公里。三是国内外受益面积大。国内从连云港到新疆阿拉山口连接苏联到达荷兰鹿特丹,不仅在沿陇海兰新铁路线11个省自治区都能受益,而且还能促进和带动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国外对进出口量大的日本、韩国货物运输方便快捷。四是运输时间短,运输成本低。从连云港直接上陇海兰新铁路线上运输比国内其他港口城市卡口的地方要少得多,条件要优越得多,通过能力要强得多,与苏联海参崴港起点的亚欧大陆桥相比,运输时间可缩短三分之一,运输费用可节省一半以上。听了秦兆桢同志的汇报之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领导当场表态说,连云港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建设问题高度重视,态度积报,汇报内容真切详实,我们一定认真研究,结果待日一定会通知你们的。事后不久,在1990年6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下了批文,同意连云港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即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建设。为了改善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行后的集输运条件,秦兆桢同志又多次去北京,请求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帮助连云港解决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关于铁路建设问题。请求铁道部帮助连云港改善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一是从徐州到连云港东陇海路段由单线改为双线。二是帮助连云港建设一座有候车室的车站。三是给连云港开通进北京站的客运列车。秦兆桢同志代表连云港市委和政府向铁道部提出的这三条请求,很快引起铁道部石希玉副部长的高度重视,石部长很快带领铁道部机关司局的领导到连云港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经考察,完全同意了连云港市提出的请求。
其次是港口建设问题。秦兆桢同志通过对连云港港务局的调查研究后得知,连云港虽然是个多年老港,运输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但它是个淤泥质海港,古黄河的泥沙不断沉淀,使航道不断淤塞变浅,大运量的船无法进港作业,目前五万吨级的货船只能趁潮进港,很不适应货运量迅速增长的需要。同时,码头的泊位也很不适应运输船舶日益增加的需要,为增加码头泊位西大堤工程,因为经费问题,面临停工。秦兆桢同志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了这些情况,并和港务局的同志研究准备好有关报告和资料后,亲自带领港务局的同志一起去北京,向交通部黄镇东部长作了汇报,请求交通部支持和帮助连云港解决港口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改造航道。在现有航道的基础上扩建15至2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经费请部里支持。二是西大堤建设经费遇到困难,可否向部里借2000万元给连云港港务局,如果不继续建设西大堤,前期工程就白干了。黄部长听到秦兆桢同志的汇报和请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并表态说:“我们部里研究讨论,有什么结果再告诉你们。”过了不久,交通部的批文到了,同意连云港提出的报告方案。这样,不仅西大堤施工不断,确保如期完成有了保证,而且后来经专家论证,并向交通部提出的中请2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建设项目,也得到了交通部的批准。
第三是争取连云港民用航空通航问题。原来连云港有军用白塔埔飞机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人流、物流不断增加,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线开通,更加迫切要求连云港尽快开通民用航线。于是,秦兆桢同志组织市委市政府领导研究决定,责成有关部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单位合作建设民用航空事业。最后,经军地双方共同努力,连云港白塔埔飞机场很快成为军民两用机场,并于1992年底通航北京、深圳,不仅大大便利了人员来往,而且也加快了连云港改革开放的步伐。
秦兆桢同志他作为市委书记,作为一班人的班长,他为了振兴连云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按照确定的战略思想带头创新发展,这不仅是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他的梦想和前行的奋斗目标。在为适应改革形势抓创新和发展的工作实践中,他按照马克思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哲学原理和思想,从抓连云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入手,求突破、求发展。并在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重视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松手。从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不仅促使主要矛盾得到解决,而且还带动了其他方面问题的解决。比如,他抓连云港港口开发这个主要矛盾,可是在遇到伪专家提出连云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建大港时,他抓住了开发港口首先必须寻找开发港口的科学依据的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抓住,并一抓到底,直到把问题彻底搞清楚为止。正因为他带头抓创新、抓发展,带头抓重点、攻难点,使前行道路上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得到一个个解决,从而加快了扩大开放、以港兴市、振兴连云港建设的步伐。
三、他是一位招商贡献突出的人
那是在1993年2月之后,秦兆桢同志离开连云港到南通市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的事情。南通的区位优势很好,紧靠上海,原来的经济基础又比较厚实,交通电力等投资环境在苏中及苏北地区来说是数第一的,再加之又是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所以,不断有外商和投资者到南通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利用开放政策和南通的区位优势,开发南通,发展南通经济。但是,由于南通的软件跟不上,所以,有不少客商扫兴而归。秦兆桢同志来到南通之后,他在深入了解此情的基础上,为了服务大局,为了南通的经济发展,他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干部群众都称赞说,秦兆桢主任是为南通招商引资服务作出极大贡献的人。事实正是如此,在他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几年时间里,就有多起来南通的客商,是经他深入了解实情,细心做工作,搞好多方协调,最后留下来的。
比如,中远船厂的招商项目。当时中远集团公司的合作伙伴看中了南通这块宝地,与中远集团商定准备在南通上造船项目,但要听听南通地方的意见,于是发了一份传真到南通市政府征求意见,结果过了两个月石沉大海,毫无音信。有一天,中远集团公司连云港分公司的一位领导到南通中远来,因为这位来南通的领导原来是秦兆桢主任在连云港市担任市委书记时的老部下,他请秦兆桢老书记去南通中远。由于他是秦兆桢同志的老部下,见到秦兆桢这位老领导后就谈起这件事,并想把这个项目带到太仓开发区去开发。谈此事时,在场的还有南通市口岸委主任江铮同志,秦兆桢主任就问江铮有没有这件事?江铮说,确有此事。秦兆桢主任又问江铮,为什么南通不给回音?江铮说,南通的领导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南通的经济要上去还早着呢?当时,秦兆桢主任对他的这位老部下说:“今天谈的这个造船项目的事,你不说也罢,你说了我倒要问一下市政府,究竟他们是什么态度,而后再说。”秦兆桢同志的这位老部下离开南通之后,秦兆桢同志和口岸委主任江铮又问南通中远公司的领导,究竟怎么回事。南通中远公司的领导又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之后,又说,真可惜啊。在这种情况下,秦兆桢同志以非常着急的语气说:“我们应该弥补这件事,先替市政府代拟个文,而后去请示,同意的话,就请政府发文,不同意就算了。”当时,秦兆桢同志让南通中远公司的领导派来一个文字秘书,秦兆桢同志他当场口述,让这位文字秘书当场写。这个文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欢迎你们到南通来合作办造船企业;二是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优惠;三是政府全力搞好服务;四是具体事宜可以面谈,地点由贵公司确定。拟好此文后就迅速向市政府副市长张琛同志作了汇报,张琛同志当即同意。于是,政府的文就发出去了。过了不几天,北京中远集团公司回文,同意在南通面谈。结果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中远船厂一期工程从此启动。如今的中远船厂,称为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不仅成了南通规模最大的造船企业,而且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又比如,关于塑胶制造这个招商项目。台湾商人要在南通办个南亚塑胶制造企业。开始大家谈得很投机,后来,越谈越涨价,最后因一位领导的一句话给谈蹦了,也没有人再出来协调,台商要准备走了。这时,港闸区的一位领导想把这个项目拉到他们永兴开发区去。早晨请秦兆桢主任去陪着吃个早餐,顺便谈谈这个项目。秦兆桢主任就按时去了。在吃早点时,秦兆桢主任听那位客商说得很有道理。这位客商认为,南通市政府没有远见,缺少胆识,思想不解放,哪有要投资者一定要把项目放在哪里哪里,而应该相反。听了这位客商的话,秦兆桢主任说:“南通有开放政策,政府要搞好服务,优惠政策坚决兑现,地点选择应有投资者决定,部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最后,秦兆桢主任还说:“如果要我做工作的话,我一定搞好服务。”那位客商听到秦兆桢主任这么一说,他高兴极了,并笑着说:“如果是这样,我今天就不走了。”结果就真的把这个项目谈成了。这个项目得到开发后,发展很快,现在已成为江苏的最大塑胶基地。
我认为,从秦兆桢同志为南通市招商引资服务的这些成功事实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够做好这项工作,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他有一种到任一方就有为一方造福惠民的梦想和理念;二是他对党的开放政策学得深,理解得透,运用得活;三是他有多年来,尤其是在担任盐城市市长和连云港市市委书记等重要岗位上积累的丰富的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四是他工作思路清晰,做工作的方法灵活,谈话的主题突出,语言简练,使客商听到和看到他的言行诚实可信,提出的协商条件容易接受。所以,秦兆桢同志在为南通的招商引资服务工作中,成功率高,百谈百成,贡献突出,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今天,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从秦兆桢同志的这种工作梦想、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艺术,尤其是他一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以上仅举出三例说明秦兆桢同志这位开拓者的足迹。其实,读此书后感觉要写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他是一位对党忠心耿耿的人、他是一位不怕艰难困苦的人、他是一位顶着风浪前行的人等等。后面的这些内容虽然没有举出例子来分别作出充分的说明,但从举出三例的内容来说,已折射出或包含着他的思想境界和工作精神。比如说,他退休后的2010年底,时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同志请他出来组建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并出任首任会长,会员们也一致选举他担任首任会长。当时他已是快80岁高龄的老人了,可他在严寒的雨雪天骑着自行车到银行办理建会的注册登记手续;在炎热的夏季高温35度的情况下,带领驻会人员到市委党史办公室的图书仓库的旧书堆里查找研究资料,衣服被汗水全湿透;他深入县(市、区)及有关高校指导帮助各单位成立新四军研究会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了便于大家学习研究新四军和南通抗日军民在抗日斗争中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他亲自收集资料,先后带头编辑出版了110余万字的以《新四军东进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抗日在苏中》、《新四军军部苏中区党委苏中军民抗日斗争电文选》、《苏中抗日根据地史》为题的四本书。这不都说明了他具有高度的思想境界和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吗。作者还想说明的是,读了秦兆桢同志以《路》为名这本大作后,给人最大的启示是领导干部就是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个人“小我”融入党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多打“国之大者”的大算盘,少算个人利益得失的小账,心甘情愿做好党和人民的“一块砖”。秦兆桢同志的这本书太感人了,只要用心去读,边读边思考,定会受教育、受启发。说实在话,有些文章,我读着读着就流下了眼泪,那就是因为他的事迹太感人了。我从他的这本书中,又进一步看出他为党为人民做事有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而这种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主要体现在他有“三气”。一是他有一种锐意创新的勇气。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的形象告诉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做事必经要具备创新意识,不仅要在工作实践中谋求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要有实施创新的胆略和气魄,而且更要有创新的智慧和计谋。当然,这也从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新意识本质上是人的创新素质与责任心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领导干部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联系在一起的。从秦兆桢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带头创新发展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出他有很高的创新素质和责任心,看出他有很强的为民的情怀,看出他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他有一种敢为人先的锐气。他在面对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想和多元的环境中,在开展工作难度大、面临的矛盾多的情况下,他能准确把握大局。在他看来,只要是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就肯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他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他在为党为人民,为了造福一方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尤其是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绩,但他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劲头,没有那种认为我在一地任职,我在一方做了点事就可以了的满足心理,而是勇往直前,始终以昂扬向上,蓬勃进取的姿态,引领时代潮流,激情干事不懈怠。为民造福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天,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争当一名时代的开拓者,就应该学习秦兆桢同志为党为人民做事的思想境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他那种“三气”的精神。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借此,作者衷心祝愿广大党员、干部在结合主题教育的活动中,读一读秦兆桢同志的这本以《路》为名的大作,从中可获取丰富的为党为民情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在新的征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争做新的贡献。   作者:王茂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