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军长丰碑

点击:时间:2021-10-09
军长丰碑
 
殷春泉  顾小平
 
在江海平原,在江苏大地,在湘郴山水,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
他在党史军史中熠熠生辉,他在央视英烈中广为传播,他在张爱萍将军心中终生难忘!
他,就是湖南人民的好儿子,江苏(南)通海(门)如(皋)泰(兴)革命老区人民的好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优秀将领——何昆。
何昆,原名何德晟,字克信。1898年9月25日生于湖南省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黄埔四期学生。在校受到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的直接教导。1926年春,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吸收为中共党员,曾仼国共合作时期黄埔特別支部宣传委员、监察委员。参加过广州起义。1929年冬,何昆(化名李维森)受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江苏省委派遣赴江苏如皋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军长。1930年4月16日,何昆军长在指挥老户庄战斗中亲临最前线,英勇牺牲,何昆军长年仅32岁的青春韶华定格在他乡是故乡的雉水高沙沃土间。
 
驰骋江海间  血染老户庄
1930年4月3日,是如皋人民值得永远自豪和纪念的日子。那天中共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如泰红军游击区中心地贲家巷,召开红十四军建军大会。如泰红军指战员和方圆七八里地村庄的赤卫军、农协会员、妇女会员、儿童团员二万多人,手持各种武器,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奔向会场。
   上午11时,大会在鞭炮、锣鼓声中开始,会议由中共通海特委委员、如泰中心县委书记王玉文主持,中共通海特委委员张辛在会上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接着宣布干部名单,军长何昆,前委书记、政治委员董畏民,参谋长薛衡竟,政治部主任俞乃诚。同时宣布红十四军一二支队干部名单,何昆兼任二支队支队长,政委黎昌圣。接着由军长何昆宣读《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大会最后举行阅兵式,由何昆军长下令,红军3个大队分别由大队长带领,经大会主席台接受检阅。接着开始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前后好几公里长。群众第一次看到了自已有这么多的队伍,浩浩荡荡,威风凛凛,人们喜笑颜开大。是呀,这是江苏境内唯一一支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军武装。
这一盛会,今年107岁的红十四军失散老战士吴九成记忆犹新。那天,16岁的吴九成打猪草路过会场,看到一位着装和蔼可亲的红军干部,便前去询问:“我来伢儿当兵你过要的?”“要得,要得”。一位外地口音的干部爽快地回答。于是,他在地方和部队领导帮助下参加红军,并由于机智勇敢,不久当上了机动队长,负责首长安全保卫和重要武器保护工作。这位外地领导就是他以后十分敬仰和怀念的军长老李。
如皋建军大会前后,何昆军长率部先后攻克长安市、小蒋家埭、卢家庄等多家恶霸地主庄园和西来庵敌据点。红十四军的军事活动让南京国民党当局惊恐不安,加紧调兵遣将,轮番下乡“扫荡”,限期“清剿”。为了应对国民党当局的军事“清剿”,打通如泰与通海两红军游击区的通道,4月16日,何昆军长发起了先行拔除最大障碍老户庄据点战斗。
老户庄,当地百姓又称“老虎庄”,位于如皋西南乡,由如皋有名的大地主张朝汉把持,内驻有一个保安团、县警察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老户庄地形复杂,三面环水,只有东面一条通道,庄内筑有多处碉堡,易守难攻。
当日夜,何昆军长亲自率领红军二支队3个大队,加上赤卫队和自动前来参战的群众一万余人,利用夜色掩护,分成三路向老户庄进攻。红军奋勇向前,由于敌军集中火力顽抗,加之河水很深,各路攻击受挫。何昆军长召开现场军事会议,决定调整兵力,集中红军3个大队,从东边进攻,西边留给地方赤卫队佯攻。这时,东方已渐鱼肚白,为抢抓战机,何昆军长握着手提机枪亲临前线帶领战士冲锋,很快占领了东边的晒谷场。碉堡里的敌人拼命抵抗,用重型机枪对着晒谷场疯狂扫射。何昆军长对张爱萍说:“让我来对付炮楼上狗娘养的,再不解决,如皋城里的敌人出来就不好办了!”说着,他即踩上张爱萍的肩膀,以一草垛为掩体,用手提式机枪对准敌人的碉堡猛射,一下子就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了。只听他大声呼喊:“同志们!冲啊!”战士们纷纷冲上前去。但就在这时,一颗子弹飞来,何昆军长不幸中弹,胸部鲜血直流,仍鼓舞战士们:“冲啊!一定要攻下老户庄!……”
“报仇!为军长报仇!”复仇的怒火在每个战士的心中燃烧,红军指战员们端起枪奋不顾身向敌人的阵地冲去。由于天已渐亮,如皋城的敌人赶来增援,红军被迫撤出战斗。
 
忠骨苦苦寻 英烈安葬
1965年,中共如皋县委员会、如皋县人民委员会根据张爱萍将军指示,进行了何昆遗体原葬地的调询工作,向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报告:何坤(应为何昆一笔者,下同),1930年任红十四军军长,化名李维森(当时称为老李),同年农历四月五日(阳历4月16日),在如皋率部攻打老户庄战斗中负伤,当即抬到西燕庄,已停止呼吸,壮烈牺牲,攻打亦因此而失败。牺牲后即停放于西燕小学,由地方党委用官柩收殓,埋葬于西燕庄后公墓里。红十四军失败后,如皋地区复沦为白区,很多同志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残酷杀害,有的同志从事地下活动或转移其他地方,白色恐怖,人心惶惶。多年来对何昆烈士公墓无人敢于公开凭吊,但当地群众经常培土修茸。新四军东进后,1942年中共如西县委书记周特夫和县委秘书秦连同志,曾在江安区六甲村召开过大革命时期的老同志座谈会,提出要找何坤军长埋葬地点,后因战事频繁未能找到。全国解放后,1952年,当时江安区区长季文秀同志曾奉命在江安区了解过。1956年周方同志也来了解过。1957年如皋县县长李普凡和孙学道同志先后到西燕庄调查过两次。1958年朱明亚和徐名义两同志又调查过。1963年孙尔璋和周绚如同志奉命作过几次调查。上述一系列的调查,都仅获得一些线索。1964年9月下旬,省民政厅又派周方同志来如皋,在西燕庄,通过走访群众,找到了当时参加抢运掩埋的孙国民(参加的共7人,已去世6人)。经孙国民指点,于9月26日,将坟墓掘土考核,并经南通公安处法医鉴定,认为此坟即是何昆军长坟墓。现将依据报告如下:(笔者摘录部分)
    现在,整个遗骨全部门貯在重新做的小棺材里,安放在胜利人民公社。根据以上情况,县委、县人委分析,认为此坟的遗体就是何昆同志。请上级考核鉴定。
   附:法院鉴定书一份
                                      中共如皋县委员会
                                      如皋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三月十日
   发: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委内务部、南通地委、专署,张爱萍同志、刘瑞龙同志、周方同志、存档。
1962年5月,经如皋县、乡两地工作,将何昆遗骸安葬于他牺牲的战场如皋场南乡(今磨头镇)老户庄。张爱萍将军亲自为何昆墓碑题词。
1966年3月29日,如皋县人民委员会专门发出《关于何昆烈士遗骨火化和清明节纪念革命先烈大会的计划》。4月2日下午2时,何昆烈士遗骨在如皋火葬场火化。县委、县人委、县人武部、民政科、机关党委、工青妇和如城公社负责同志参加。4月5日上午七时半,何昆烈士骨灰盒由汽车送至如皋城新皋桥。县各有关部门代表和自发群众2万余人冒雨在沿街两侧肃立迎灵。5日上午,如皋县人民委员会隆重举行“如皋县各界人民纪念何昆烈士、凭吊革命先烈大会”,会后将何昆骨灰盒安放在如皋烈士馆。           
1989年,如皋县烈士馆从如皋人民公园迁出,新建如皋烈士陵园。1992年4月4日,如皋市(1989年撤县建市)各界1600多人举行如皋烈士陵园落成仪式,何昆烈士骨灰随迁至市烈士陵园安葬,何昆军长花岗岩全身塑像矗立在烈士陵园纪念广场一侧朝南斜坡草坪上。
 
苏湘往返行  英魂故里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根据党和国家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开展编写地方革命斗争史和地方志的工作。何昆军长是江苏的重要人物之一。可在当时仅从刘瑞龙、张爱萍等红十四军党政领导人中得知,何昆是湖南人,当年在如皋时对外称老李(李维森)的一点线索。为了掌握何昆军长籍贯等详细情况,中共如皋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以县委名义起草函件,联系湖南省党史、民政部门,在筛选24位湖南何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是湖南永兴县牛头下村的何昆。
直至1985年,湖南永兴县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何希智为编纂何昆军长传记,分别到北京、武汉、如皋等地,走访张爱萍将军、时任红十四军营指周方和如皋县党史办李实秋主任等,最终两地交流史料,编写了何昆军长的传记。
2005年12月,笔者分别到永兴和广州的党史、档案部门和黄埔军校查阅档案资料,走访永兴何昆继孙何昭善、族胞兄何希智,征集了何昆黄埔行军床和《何氏族谱》、《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郴州英烈》等大量史料。尤其是为江苏省、地、县编辑出版的史志中红十四军军长“何坤”应为何昆,提供了依据。
“何坤”源于张爱萍将军对如皋老户庄何昆军长墓碑题写的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烈士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何坤同志(原名李维生)(应为化名一笔者)湖南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何坤潜入上海进行地下党的秘密工作。一九二九年冬,由中共江苏省委派往红十四军任军长兼一师师长(应为第二支队长一笔者),在一九三0年围攻老户庄战斗中光荣牺牲。”
20l8年8月1日,何昆军长孙媳雷翔芬、族胞兄何希智等应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之邀,来如皋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拜祭何昆军长墓园。在途经江苏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研究会安排人员陪同,专门拜访了红十四军唯一健在的失散老战士百岁寿星吴九成。他们一见面,客主就异常激动,革命情谊犹如喷泉涌出,当谈到何昆军长牺牲情景时,吴九成泪如雨下,非常痛惜地说:“要不是我战斗中腹部受伤,能替军长挡住哪个万恶的子弹该多好呀!”
 
红史育后昆 英名永长存
何昆军长虽然牺牲91年了,但何昆军长的英名在江海大地尤其是如(皋)泰(兴)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每逢重大纪念日,地方党政部门都要举纪念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寄托哀思。作为他的生前战友,更加难以忘怀。1930年5月,张爱萍在老户庄战斗和如皋“五一”纪念大会如皋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土地革命时期唯一的苏维埃政权——笔者)宣告成立后,作诗《红十四军》:“闯过重重关渡险,通如靖泰首揭竿。工农暴动今作主,枪杆紧握掌政权。围攻白狗老虎庄,忙打土豪又分田。红十四军挥铁擘,苏北惊雷震江南。”1930年6月24日,张爱萍指挥红十四军四营战斗投入泰县黄柯庄、迥家垛战斗受重伤,经我中共如皋县委安排地下交通员送至上海医院医治。7月,在上海医治期间,作诗《悼念何昆军长》:“通如靖泰义揭竿,工农武装掌政权。老户庄头争战烈,亲举机枪率当先。无情弹丸玉山倾,一腔热血泪雨涟。庆功酒酣酒亦苦,捷报声频声逾黯。何期长决铭心底,丹心永照苏北原。”在江苏淮北抗战时期和江苏六十年代社教期间,张爱萍将军仍念念不忘指示地方党委寻找和进一步安葬好何昆军长忠骨,亲自为何昆军长墓碑题写碑名和碑文,更好地供后人瞻仰凭吊,接受学习教育。
1980年6月,适逢红十四军建军50周年,时仼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红十四军时期任中共通海特委书记刘瑞龙与如皋早期中共党员叶胥朝、陆植三等革命先辈专程赴如皋老户庄悼念何昆军长,抚今思昔,百感万分。刘瑞龙与老战友们合影留念,并赋诗一首:《怀念红十四军军长何昆、李超时烈士》—“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勇开光明路,青史育后昆。传颂垂半纪,后继欣有人。四化建设者,循序快攀登。”
1990年4月,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南通军分区、中共如皋县委、如皋县人民政府在红十四军建军大会旧址贲家巷兴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四军纪念碑”,应南通、如皋党委、政府请求,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为纪念牌题写碑名和碑文。
2008年以来,中共如皋市委先后建立红十四军实物资料征集办公室和红十四军研究会,开展实物史料的征集和军史的研究工作,丰富了红十四军纪念馆馆藏,编辑出版了《红十四军英烈》、《何昆军长》、《回忆红十四军》(2016增订版)和《红十四军研究文选》等书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红十四军军史的研究和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009年9月,在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双五十”评选中,何昆军长首当其中。如皋又在其境内红十四军“反八路’围剿’”、“田家埠战斗”等革命遗址处,新建20块纪念碑,作为红色教育基地。
2010年6月,经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等党和国家4部门派员审查,报经中共中央时任书记处书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同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对外开放。”
红十四军纪念馆紧邻如皋烈士陵园,位于红十四军主题公园内,先后荣获国家关工委、民政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和江苏省文明单位、党史教育基地等20多个荣誉称号。自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
与此同时,南通、郴州、如皋、永兴的党史部门和湖北枣阳(曾任红十四军二师政委黄火青的家乡)民政部门及相关学会组织就不断开展红十四军的研究和交流。何昆故居的修缮工作,先后得到了永兴、如皋、海门三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红十四军纪念馆开馆之日,何昆、李超时.刘瑞龙、张爱萍、黄火青等将后们相聚共叙,追远惜今,高擎红旗,砥励前行。红十四军的血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富于理想、忠于人民、善于探索、甘于艰辛、勇于牺牲”的红十四军精神将在江海平原、苏湘大地进一步发扬光大,永放光辉。
何昆军长永远活在江苏通海如泰人民心中!
 
主编:王茂华
编辑:蒋玉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