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抗战中发扬爱国主义 精神的实践及其启示

点击:时间:2019-12-15
抗战中发扬爱国主义
精神的实践及其启示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敌的奇迹。中国人民在这场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谱写了一篇辉煌壮丽的爱国主义史诗。在回顾和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非常重要。故此,笔者以抗战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及其启示为题撰写一文,供商榷。
一、爱国、爱国主义及其精神的涵义
爱,是指喜爱,爱好。比如,爱祖国,爱劳动。引申为友爱。《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正如列宁所说:“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但带有阶级的局限性。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它从本国人民和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岀发,既反对外国侵略者,热爱自己的祖国,进行忠诚的卫国战争,也反对本国资产阶级对其他民族的压迫,支持别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者,社会帝国主义者的所谓“爱国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幌子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和推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服务的。这种“爱国主义”是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根本对立的。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同世界其他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比较起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鲜明特点。千百年来,情系故土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为国奉公尽忠的献身精神、谋求自强的改革开放意识等成为爱国主义在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形态。爱国主义以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纵贯于历史过程的始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积淀与思维定势,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赋予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赋予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品格,赋予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正是这种具有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激发了民族的忧患意识、激发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精神,指的是人的某种品格、风貌。精神是个人和群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的灵魂,是立身之本。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靠精神在支撑。没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就失去光彩,一切都会黯然失色。人生因精神而富足,人生因精神而高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同样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成功崛起的精神支撑。我国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胜利进程,就是社会主义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的豪迈进程。
一、抗日战争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
(一)抗日军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抗战必胜的自信心
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中日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是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1937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口径火炮744门、舰艇52422吨,海军力量仅次于英美而位居前三。中国则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除能自制一部分轻武器外,其他均不能制造。正因如此,在这场抗日战争中,我们面对的日本侵略者是武装到牙齿的穷凶极恶的法西斯,武器装备处于缺对优势,从而使我中华民族的抗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华民族的抗日军民,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面对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曾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中国,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战略,几个月灭亡中国。当时,国内也曾有人断言:“抗战必亡”。针对这种论调,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心声。事实正是如此,日本是个小国,国土面积小,约相当于中国的1 / 28,人口只有9000余万,只有中国的1 / 5,且矿资源贫乏,大部分工业原料依赖进口。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性、野蛮性的战争,必然失道寡助。中国虽说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但处于进步时代,有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为团结抗战的核心,加上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以及战争的正义性,必然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国际上的援助。所以,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是英明的论断,科学的论断,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心声。国民党军队爱国将领张自忠在襄樊战役之前亲笔写给五十九军官兵的信中说:“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亡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这就充分说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化为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毛泽东同志所描绘的蓝图中看到了抗战必胜的希望,从深入到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所开辟的一片片抗日根据地中看到了未来。在晋察冀,在大青山,在冀鲁豫,在晋西北,在苏南、苏中、皖中、豫东,到处都展示着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抗日军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凸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性的英雄气概
战争不仅是物质力量的角逐,更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克劳塞维茨曾说过:“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②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无数抗日军民不惜身家性命,“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等以身殉国,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悬崖,乌斯浑河上八女投江,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为国捐躯,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反映出中华儿女,广大抗日军民对祖国无限挚爱之情。比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在三面悬崖,一面堵满了日军的情况下,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岀一声音:“宁死不投降!” 班长马宝玉和副班长葛振林交谈几句后,班长马宝玉便从口袋里掏岀一个小本子,放在膝盖上匆匆写着,然后对大家说:“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这次战斗证明你们三人都具备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以后同志们能找到我的尸体,就会在我的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入党的信。现在,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吧!”说完,马班长把小本子装进口袋,砸坏手中的枪,大步向悬崖走去。其他四人也昂首挺胸,紧跟在他的后面,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一个个纵身跳下悬崖。此时,黑压压的日军爬上崖头,发现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八路军,仅仅只有五人,震惊之余,完全被中华壮士捐躯殉国的牺牲精神折服了,他们整整齐齐地列队,面向五壮士跳崖处,恭恭敬敬地躹了三躬。又比如,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在武器装备、战术素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国军队虽然硬件不“硬”,但从最高指挥官到一线指战员都有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正是这种旺盛的战斗精神、必死的血性勇气,成为中国军队获胜的重要因素。在战役进程到最危急的时刻,守卫台儿庄的第二集团军伤亡已逾70%,孙连仲总司令和池峰城师长英勇果断地组织了57人的敢死队进行突袭,组队时有100多人报名,“落选者掉泪懊丧万分”,入选者拒绝了30元赏银。这支敢死队乘夜冲进敌阵,各自为战,一举夺回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失地,最后,敢死队员仅有10余人幸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中记载:“该敌在狹窄的散兵坑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壮,虽是敌人,观其壮烈之态,亦为之感叹。战斗中曾使翻译劝其投降,但无一应者。敢于战之尸山海,此种精神并非皇军所特有------”③新四军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其独特的铁军精神,继承了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善于当先锋、打头阵,长于穿插,善于攻坚,始终保持了一往无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从首战蒋家河口、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到两次皖南大捷、五战繁昌、决战黄桥、七争三仓、五夺丰利、火烧竹篱笆,屡战屡胜,威震中华。鲁迅曾说:“中国者,中国人的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 中华民族的抗日军民,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旗之林的能力。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中国人民不可侮!正是由于我广大抗日军民这种不屈不服于外寇侵略的英雄气概和祟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抗日军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迸发出无限的聪明才智和克敌制胜的灵活战法
在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原则。比如,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和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并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各人民政权。不仅是中共军队,国民党军事当局也自1938年起划安徽各地游击作战区,而且当时的囯民党报刊也经常发表各部队的“游击”战果。国共两党领导的各种武装,在敌后都以游击为主,辅之以运动战、阵地战,这就充分说明了游击战战术在当时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军队顽强的游击作战,日方对其也有同样深刻的感悟,1943年日本《东亚经济》杂志报道:“新四军以巧妙的组织和战术继续顽强的抵抗,特别他们的最得意的强化民兵组织和巧妙的掌握农民,是今后新省政府应当大大注意的” 。当时,日伪媒体在对新四军的游击战术评价中以“机敏灵活”称道,称其是最让日军头痛烦恼的战术,甚至用“登峰造极”来表达对于中共军队的战斗力和游击战术的惊讶与痛恨。“共军的境遇是极其艰苦的,要克服物质上的缺乏,对抗恶劣的环境艰险,巩固部队需要有异如常人之外的坚强意志与严密组织,共军对这方面的运用可算登峰造极,发挥无遗。中共军队在环境中锻炼岀来的两项特长,即准确的射击与敏捷的行动。”    
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 ,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民兵游击健儿,拿起各种各样的武器,依托高山密林、水网芦荡、平原地道、庒稼“青纱”,开展了空前活跃的人民游击战争。广大军民因地制宜,组建了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水上雁翎队、敌后武工队等战斗组织,以惊人的胆略和智慧,创造了依托地道,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进攻的地道战法;以各种土制地雷为主要武器的地雷战法;忽聚忽散,声东击西,造成敌人心理恐惧、坐立不安的麻雀战法;一方受敌,八方支援的联防战法;以破坏敌人交通通讯为目的的破袭战法;活跃于铁路线上的铁道游击战法;封锁敌人,断其粮道、水源的围困战法;岀没于港汊湖海的水上游击战法等等。在富有创造力的爱国军民手中,原始的大刀、长矛、梭镖,自然界的水、火、石头,都变成了有效的杀敌武器。这种高度灵活的“最广大和最坚決的游击战争”,使敌人处处遭袭击,天天有伤亡,陷入草木皆兵、顾此失彼的狼狈境地,最终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江淮日报》作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党报,该报上发表的文章讲到:新四军的民兵策略为“寓兵于民,战时集民为兵,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平原、水网、河湖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新四军成立自卫军、民兵和群众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猛烈扩大主力,逐步建成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所有的这些部队成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铜墙铁壁 ”广大人民群众拿起武器,直接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参加拆桥破路、侦察敌情、传递消息、运送粮弹、抢救伤员等战场勤务活动。有了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掩护,新四军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得以充分发挥作用。1942年1月,日方《关于“清乡”区内的新四军概况及其采取的对策》的调查报告中,关于新四军的特奌第一条就是“土著性强”, 且“藉巧妙组织力,自深入农村至今,已完全土著化。工作人员到达时,看来都系善良农民,但一瞬即化为民兵,以手榴弹袭击区公所,烧毁竹篱”。“且游击战不单纯是军队作战,共产地区中无论老幼男女皆被训练,于情报、探听及传达更为特长,以此与游击战斗配合,实有不可漠视之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的旗帜是团结的旗帜,战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聚集在这面旗帜下的抗日军民, 
 三、几点启示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④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抗日军民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体现出来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的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没。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一百年间,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烈强都侵略和欺凌过中国。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当时只有9000万人口的日本,为什么敢来侵犯一个具有4亿多人口的大国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主要原因是当时日本在经济、军力方面大大超过中国。半封建半殖地的旧中囯虽然地广人多,但由于当权者腐败,长期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内军阀混战连绵不断,国弱民穷,科技落后,生产停顿不前。日本帝国主义正是依靠其实力,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容易被人欺负。因此,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救国图存,追求中华民族的振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还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就必须发展经济,繁荣科技,厚植国力。新中国建立后,全国人民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忘我拼搏,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加快祖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新高峰。解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更加喜人。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发挥好这一强大推动力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二)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好和谐稳定的社会。抗日战争的烈火硝烟已经熄灭70多年了,世界形势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所昭示的历史经验,对于不忘初心,牢史使命,满怀信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弱国,但能战胜强大的侵略势力,胜利的关键就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动员、组织起来,同仇敌忾,流血牺牲,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气壮山河的斗争,使其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日战争的历史说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就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习近平同志指岀:“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⑤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实践中,更需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这样,集聚了各方面团结的力量,不仅可推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向前迈进的步伐,而且可进一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宣传教育重要,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开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宣传教育,轰轰烈烈,丰富多彩。新闻、岀版、电影、戏剧、歌曲等各种手段齐上阵,学校、家庭、工会、农会、妇联、青年团、儿童团,以至全社会都宣传爱国、抗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这些慷慨激昂的歌声,气壮山河,唱遍了神州大地。“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这就充分说明,爱国保国的教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为什么能统一到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同舟共济,共同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并最终夺取了抗战胜利。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的这种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化、经常化的经验,十分值得继承和发扬。习近平同志指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抗战精神。攫取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资源,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加强宣传教育。所以,新时期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大力开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教育。最近(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我们要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东风,深入开展发扬爱国主义主义精神的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撰稿:王茂华
编辑:蒋玉武
 
 
 
 
关闭